震源孕育的数学物理模式与波速异常的理论解释

被引:4
作者
冯德益
林命周
顾瑾平
机构
[1] 兰州地震研究所
[2] 上海市地震局
关键词
孕震区; 震源孕育; 地震孕育; 孕震过程; 地震孕育过程; 波速异常; 波速比; 包体; 西北地震学报; 理论解释; 地壳介质; 数学物理模式; 流体速度; 地震波速度; 地震波速; 孕震时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震源孕育的数学物理模式,该模式把孕震过程分为扩容,包体形成与发展、流体扩散、失稳四个阶段。用数学物理方法研究了沿断裂带定向的圆柱形孕震区内的孕震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得出了各孕震阶段持续时间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波速异常的实际观测结果符合较好。此外,还从理论上研究了确定两相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的问题,给出了P、S波速度与速度比的计算公式,得出了一些定量结果。根据所述结果,对震前地震波速度异常的某些特征(异常持续时间、异常区形状大小及异常幅度)作出了一定的理论解释。最后,用量纲分析和相似理论方法对影响波速异常的一些因素作了简单的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Dilatancy model and empirical formulas for an earthquake area[J] . T. Rikitake.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5 (1)
[2]  
Dilatancy-relate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changes in rocks[J] . W. F. Brace.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