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细菌的选育及铝土矿细菌脱硅效果

被引:43
作者
钮因健
邱冠周
周吉奎
覃文庆
机构
[1]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 胶质芽孢杆菌; 筛选; 模式菌株; 表型特征; 铝土矿; 脱硅;
D O I
10.19476/j.ysxb.1004.0609.2004.02.023
中图分类号
TF18 [微生物冶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找到能从高硅含量铝土矿中脱硅的细菌,利用无氮铝硅酸盐矿物培养基对菜园土、生物钾肥、铝土矿等材料进行了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筛选到一株编号为GSY—5#的产荚膜芽孢杆菌。通过对该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等表型特征以及固体、液体培养条件研究,发现该细菌菌体大小为(1~1.2)μm×(4~7)μm,荚膜呈椭圆形,大小为(5~15)μm×(10~30)μm;培养后期产生芽孢,芽孢呈椭圆形,大小为(1.5~1.7)μm×(3~4)μm。显微镜下观察细菌不运动,没有观察到鞭毛。该菌生长最适pH为7.3~8.4,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矿物盐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通过比较该菌与胶质芽孢杆菌模式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可认为GSY—5#菌株是硅酸盐细菌胶质芽孢杆菌。使用GSY—5#菌株对5种含有不同铝硅酸盐矿物的铝土矿进行了生物脱硅研究,浸出条件为pH7.2,30℃,200r/min,矿浆含量5%,浸出7d。5种矿样的A/S分别从4.58,6.74,6.03,5.09,2.93提高到5.88,8.45,8.55,6.79,13.54,表明该株硅酸盐细菌具有一定的脱硅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80 / 2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机理的综合效应
    连宾
    傅平秋
    莫德明
    刘丛强
    [J]. 矿物学报, 2002, (02) : 179 - 183
  • [2] 硅酸盐细菌在矿物工程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周吉奎
    胡岳华
    邱冠周
    [J]. 金属矿山, 2002, (01) : 26 - 28
  • [3] 硅酸盐细菌JF88菌株磷化作用的研究
    李明
    张灼
    樊竹青
    缪锦梅
    [J]. 云南环境科学, 2000, (04) : 11 - 12+47
  • [4] 一株硅酸盐细菌的表型特征
    廖延雄
    傅筱冲
    蔡汝林
    吴小琴
    任婷娘
    [J]. 江西科学, 2000, (03) : 149 - 153
  • [5] 硅酸盐细菌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英文)
    连宾
    Donald L.Smith
    傅平秋
    [J]. 贵州科学, 2000, (Z1) : 43 - 53
  • [6] 中低品位铝土矿选矿预脱硅的新进展
    姜涛,邱冠周,李光辉,黄柱成
    [J]. 矿冶工程, 1999, (02) : 5 - 8
  • [7] 硅酸盐细菌解钾活性的研究
    池景良
    葛英华
    [J]. 微生物学杂志, 1999, (02) : 43 - 45+51
  • [8] 采用生物技术提高铝土矿质量
    李聆值
    [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1998, (S2) : 361 - 364
  • [9] 硅酸盐细菌的应用概况
    吴小琴
    [J]. 江西科学, 1997, (01) : 60 - 66
  • [10] 微生物学实验[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沈萍等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