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PCR技术在平菇栽培菌株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8
作者
何培新 [1 ]
刘伟 [1 ]
郭恒 [2 ]
程雁 [2 ]
申进文 [3 ]
机构
[1] 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2]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3]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REP-PCR技术; 平菇; 菌株鉴定; 聚类分析;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2008.02.023
中图分类号
S646.14 [];
学科分类号
090202 ;
摘要
研究了REP-PCR技术在平菇栽培菌株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REP-PCR技术对供试平菇菌株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1时,23个供试菌株聚类为六大类群;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7时,23个菌株聚类为四大类群:杏鲍菇、白灵菇和秀珍菇为独立的类群,20个糙皮侧耳栽培菌株聚类在一起。因此,REP-PCR技术可以应用于侧耳属种及菌株水平的鉴定。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及其应用 [J].
刘佳妍 ;
金莉莉 ;
王秋雨 .
微生物学杂志, 2006, (03) :90-93
[2]   几种新型DNA分子标记及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J].
边银丙 ;
宋小亚 .
食用菌学报, 2006, (01) :78-81
[3]   链霉菌的rep-PCR基因指纹分析 [J].
张建丽 ;
刘志恒 .
微生物学报, 2004, (03) :281-285
[4]   分子标记在食用蕈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J].
马富英 ;
罗信昌 .
菌物系统, 2002, (01) :147-151
[5]  
中国真菌总汇[M]. 科学出版社 , 戴芳澜 著, 1979
[6]  
Genetic relatedness among and within different Rhizoctonia solani anastomosis groups as assessed by RAPD, ERIC and REP-PCR[J] . Takeshi Toda,Mitsuro Hyakumachi,Dilip K. Arora.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 1999 (3)
[7]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Pleurotus species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and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mitochondrial small-subunit rRNA V4, V6 and V9 domains .2 Gonzalez P,Labarere J. Microbiology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