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点对点与组网模式比较分析

被引:5
作者
秦建松
陈瑛
吕亮
俞永军
傅三川
机构
[1]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过程层; 点对点; 组网; 寄生回路;
D O I
10.19585/j.zjdl.2016.09.004
中图分类号
TM76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TM63 [变电所];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按功能区分过程层网络模式,即主保护点对点其余组网模式。介绍了智能变电站过程层4种网络模式,比较了点对点模式和组网模式在造价成本和性能等方面的优劣,论证组网模式网络流量、延时的可行性;介绍了主保护点对点其余组网模式的光链路寄生回路,并提出解决办法。最后介绍了主保护点对点其余组网模式的工程应用情况,并展望全网合一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110(66)、220kV智能变电站施工图设计.[M].刘振亚; 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2]   智能变电站优化组网的通信网络研究 [J].
李晨曦 ;
赵鹏 ;
刘斌 ;
陈樨 .
陕西电力, 2014, 42 (08) :51-54
[3]   智能变电站网络设计研究 [J].
张凡 ;
周志勇 ;
王余全 ;
孙中尉 .
水电能源科学, 2012, 30 (04) :146-148
[4]   无锡220 kV西泾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 [J].
兰金波 ;
钱国明 ;
季玮 ;
王学超 .
江苏电机工程, 2012, 31 (02) :26-29
[5]   IEC 61850-9-2点对点采样值传输在继电保护中的实现与应用 [J].
冯亚东 ;
李彦 ;
王松 ;
黄晓明 ;
朱炳铨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02) :82-85
[6]   智能变电站中过程层和间隔层功能一体化IED的设计 [J].
刘益青 ;
高厚磊 ;
魏欣 ;
李乃永 ;
向岷江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35 (21) :58-62
[7]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组网方案分析 [J].
樊陈 ;
倪益民 ;
窦仁辉 ;
沈健 ;
高春雷 ;
黄国方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35 (18) :67-71
[8]   智能化变电站网络传输延时分析 [J].
李铁成 ;
张立 ;
郝晓光 ;
陈海滨 .
陕西电力, 2011, 39 (04) :65-67
[9]   数字化变电站同步方案分析 [J].
刘慧源 ;
郝后堂 ;
李延新 ;
孙斌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33 (03) :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