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凹陷块状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李彦平 [1 ,2 ]
罗东红 [2 ]
邹信波 [2 ]
薛艳红 [2 ]
机构
[1] 湖北省油气钻采工程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关键词
块状砂岩油藏;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砂体“内嵌”夹层; “包夹”型砂体组合; 屋檐油; “海恩斯”跳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7 [采收率研究];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内LFG13和LFG22两个老油田为例,从断层"屋檐"效应及砂体"内嵌"夹层的遮挡效应、高含水期的生产压差难以启动厚层块状砂体顶部低渗部位的流动、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局部区域井网控制程度4个方面对块状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从水驱后成"屋檐油"、生产压差难递进区、"包夹"型砂体组合上下包裹区以及井网未完善区4类剩余油富集区的动用阐述了块状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的措施及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18+9+8 +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海陆过渡相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成因及分布——以珠江口盆地陆丰13-1油田为例 [J].
邹信波 ;
魏丛达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6) :97-99+117
[2]   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初探 [J].
赵文智 ;
邹才能 ;
谷志东 ;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3) :273-284
[3]   苏里格低渗强非均质性气田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J].
唐俊伟 ;
贾爱林 ;
何东博 ;
王卫红 ;
范丽宏 ;
白全明 ;
刘丰臻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107-110
[4]   利用CO2气驱开采复杂断块油藏“阁楼油” [J].
谈士海 ;
周正平 ;
吴志良 ;
钱卫明 ;
刘伟 ;
肖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4) :129-131
[5]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配置关系 [J].
张卫海 ;
查明 ;
曲江秀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2) :118-120+185
[6]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0
[7]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J].
韩大匡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5) :47-55+98
[8]  
低渗透油气田开采技术[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永乐等编译, 2002
[9]  
油田非均质对策论[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陈永生著, 1993
[10]  
油层物理基础. 罗蛰潭. 地质出版社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