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显示性偏好到描述性偏好再到幸福指数——公共品价值评估的几种研究方法述评

被引:10
作者
刘蓉
王雯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关键词
公共品; 价值评估; 幸福指数法;
D O I
10.19361/j.er.2014.02.013
中图分类号
F062.6 [公共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评估地方公共品和其他非市场性产品的价值是目前应用经济学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尽管公共品理论自保罗·萨缪尔森(1954,1955)的开创性文章后迅速发展,但对公共品价值的实证测量研究直到最近才受到更多的重视。根据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理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应该保证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消费减少,其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特征使其在供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搭便车"问题,这也使得公共品的价值评估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厘清学界对公共品价值评估的各种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显示性偏好法、描述性偏好法以及新兴的幸福指数法,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炼当下热点议题,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阳光分配 分权制衡 绩效导向 兴利除弊——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 [J].
《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课题组 ;
贾康 ;
苏明 ;
申相臣 .
财政研究, 2013, (06) :40-58
[2]   信任与幸福:基于WVS的中国微观数据 [J].
袁正 ;
夏波 .
中国经济问题, 2012, (06) :65-74
[3]   破解中国的“Easterlin悖论”:收入差距、机会不均与居民幸福感 [J].
何立新 ;
潘春阳 .
管理世界, 2011, (08) :11-22+187
[4]   地方政府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J].
“政府绩效评价”课题组 ;
宋立根 ;
蔡笑腾 ;
宋超 ;
吴家奇 ;
王玉 .
经济研究参考, 2011, (27) :18-32
[5]   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 [J].
罗楚亮 .
经济学(季刊), 2006, (02) :817-840
[6]   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 [J].
李巍 ;
李文军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548-555
[7]  
中国的机会不平等与居民幸福感研究[D]. 潘春阳.复旦大学. 2011
[8]  
Valuing public goods using happiness data: The case of air quality[J] . Arik Levinson.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2012 (9-10)
[9]  
Valuing flood disasters using the life satisfaction approach[J] . Simon Luechinger,Paul A. Raschky.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2008 (3)
[10]  
Quantifying the costs of drought: new evidence from life satisfaction data[J] . Nick Carroll,Paul Frijters,Michael A. Shields.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 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