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布局研究——兼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启示

被引:3
作者
何艳 [1 ,2 ]
机构
[1]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沿海经济带; 产业结构; 产业集群; 临港产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美国"双岸"经济带的突出特征是区域内各城市由开始的单独运行逐渐扩展到大城市区,并最终发展为城市群。在产业布局上采用港口与腹地联动的产业模式,使得各城市定位与产业分工协调一致。网络化的产业集群和持续创新的产业动力是"双岸"经济带长期繁荣的主要原因。借鉴"双岸"经济带经验,中国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应注重:加强各城市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坚持港口与腹地联动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合理布局;强化产业联系与配套,建立网络化的产业集群。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环渤海视角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要处理好六种关系 [J].
曲明哲 ;
邢军伟 .
党政干部学刊, 2010, (03) :36-40
[2]   美国海洋和海岸带经济状况(2009) [J].
Judith Kildow ;
Charles Colgan ;
Jason Scorse ;
王晓惠 ;
李宜良 ;
徐丛春 .
经济资料译丛, 2010, (01) :1-61
[3]   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与十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 [J].
国家发改委国地所课题组 ;
肖金成 .
改革, 2009, (09) :5-23
[4]   美国大都市连绵带的综合考察及启示 [J].
郭九林 .
经济地理, 2008, (02) :235-238
[5]   由“第三部门”主导的区域规划的成功范例——纽约大都市区规划 [J].
谷海洪 .
国际城市规划, 2007, (05) :36-41
[6]   美国沿太平洋经济带发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 [J].
邢源源 .
当代亚太, 2006, (04) :35-40
[7]   美国波士华交通经济带的形成与演化 [J].
王双玲 .
世界地理研究, 2003, (04) :17-22
[8]  
GENERAL CARGO HINTERLANDS OF NEW YORK, PHILADELPHIA, BALTIMORE, AND NEW ORLEANS[J] . Donald J. Patton.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 195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