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中人文因素作用的空间计量

被引:17
作者
孙克 [1 ]
徐中民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研究室
关键词
人文因素; 环境影响; 水足迹; STIRPAT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0.3 [环境影响评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辨明人文因素对环境影响作用的大小,并依此找寻发展的对策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采用中国2000年各省(区、市)的水足迹作为环境影响测算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市的水足迹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地理上存在集聚现象。进而在传统的人文驱动因素的随机回归影响模型——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空间项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定量地检验了中国的人口数量和富裕程度等人文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对环境影响显著,而富裕程度对其影响较小;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环境影响显著,城市化率对环境没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人口变量的基础上,现有样本数据支持倒U形的环境Kuznets曲线假说,其拐点值为10560.92元;在技术水效率方面,海南的技术水效率最高,而青海和内蒙古的技术水效率最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563 / 15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人地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分析框架探讨
    徐中民
    程国栋
    [J]. 科技导报, 2008, (03) : 86 - 92
  • [3]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鲁凤
    徐建华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 44 - 51+80
  • [4] 人口、富裕及技术对2000年中国水足迹的影响
    龙爱华
    徐中民
    王新华
    尚海洋
    [J]. 生态学报, 2006, (10) : 3358 - 3365
  • [5] 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
    徐中民
    程国栋
    [J]. 冰川冻土, 2005, (05) : 767 - 773
  • [6] 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
    徐中民
    程国栋
    邱国玉
    [J]. 地理学报, 2005, (02) : 198 - 208
  • [7] 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
    徐中民
    龙爱华
    张志强
    [J]. 地理学报, 2003, (06) : 861 - 869
  • [8]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纪宝成,杨瑞龙主编, 2006
  • [9] The water footprints of Morocco and the Netherlands: Global water use as a result of domestic consumption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J] . Arjen Y. Hoekstra,Ashok K. Chapagain.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7 (1)
  • [10] VARYING-COEFFICIENT MODELS
    HASTIE, T
    TIBSHIRANI, R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METHODOLOGICAL, 1993, 55 (04): : 757 - 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