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罗家寨飞仙关组气藏成藏过程及聚集效率

被引:18
作者
谢增业
李剑
单秀琴
张林
高嘉玉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
成藏过程; 聚集效率; 天然气藏; 沥青;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罗家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田是四川盆地迄今为止储量规模超过500×108m3,居第3位的大型气田。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为75.29%84.95%,乙烷含量0.07%0.11%,硫化氢含量7.13%10.49%,为高含硫化氢的过成熟干气。罗家寨气田气源主要为上二叠统烃源岩,富集在中下三叠统区域性膏盐岩盖层之下、受断裂控制的构造圈闭中,属于下生上储顶盖的它源近常压的垂向运移成藏系统,成藏条件优越。储层中普遍存在的沥青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成气的中间产物,并且沥青含量与储层孔隙度及天然气产能呈正相关。气藏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印支晚期-燕山早中期的鲕粒岩聚油气、液态烃类深埋裂解以及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形成、流体进行局部调整、构造控气的成藏过程,烃类充注期主要为中-晚侏罗世。高效的输导体系、优质的储集空间以及良好的封堵条件,确保了罗家寨气田较高的聚集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765 / 7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 [J].
柳广弟 ;
李剑 ;
李景明 ;
朱筱敏 ;
王震亮 ;
王雅星 ;
谢增业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1) :1-6
[2]   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 [J].
柳广弟 ;
李剑 ;
李景明 ;
朱筱敏 ;
王震亮 ;
王雅星 ;
谢增业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1) :1-6
[3]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分布及成藏特征 [J].
杨克明 ;
叶军 ;
吕正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5) :501-505
[4]   中国气藏主要形成、定型于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J].
王庭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26-132
[5]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J].
杨家静 ;
王一刚 ;
王兰生 ;
文应初 ;
刘划一 ;
周国源 .
沉积学报, 2002, (02) :349-352
[6]   油气包裹体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J].
赵靖舟 .
地质地球化学, 2002, (02) :83-89
[7]   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J].
赵靖舟 ;
戴金星 .
石油学报, 2002, (02) :6-10+7
[8]   渤中坳陷油气包裹体与油气成藏 [J].
李荣西 ;
金奎励 ;
周雯雯 ;
杨建业 .
沉积学报, 2001, (04) :605-610
[9]   原油裂解气在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 [J].
赵孟军 ;
张水昌 ;
廖志勤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4) :47-49+56
[10]   塔里木盆地海相腐泥型天然气的成因判识 [J].
陈世加 ;
马力宇 ;
付晓文 ;
林峰 ;
罗玉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2) :100-1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