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探区中区下第三系砂岩碳酸盐岩胶结物与填隙物的成因机理

被引:14
作者
邹海峰
高福红
徐学纯
刘立
机构
[1]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胶结物; 成因机理; 地球化学特征; 大港探区;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2.01.009
中图分类号
P588.21 [碎屑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大港探区下第三系砂岩和碳酸盐岩中胶结物和填隙物期次特征、来源、形成机理以及形成时代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石英次生加大边的硅质来自粘土矿物的转化、长石的溶解和热对流作用 ;寒武纪灰岩中的方解石脉来源于沉积时期的原生水的沉积 ,奥陶纪砂屑灰岩的胶结物来源于大气水成因 ,从而为有关古流体和古温压特征以及油气运聚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J].
张枝焕 ;
常象春 ;
曾溅辉 .
地质科技情报, 1998, (03) :70-75
[2]   松辽盆地储层成岩反应与孔隙流体地球化学性质及成因 [J].
楼章华 .
地质学报, 1998, (02) :144-152
[3]   储集砂岩碎屑石英次生加大边定量分析技术及其演变特征研究 [J].
方伟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2, (01) :96-101+108
[4]   砂岩中自生石英和长石的演变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邢顺全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83, (03) :171-17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