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坝上及邻区荒漠化土地地质特征与荒漠化防治
被引:1
作者:
李智佩
[1
]
岳乐平
[1
]
薛祥煦
[1
]
杨利荣
[1
]
王岷
[2
]
聂浩刚
[2
]
王飞跃
[3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处
[3] 中煤航测遥感应用研究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沙漠化;
砾漠化;
盐渍化;
粒度组成;
沙尘暴;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07.03.023
中图分类号:
X141 [环境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坝上及邻区荒漠化类型与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利用TM卫星遥感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荒漠化类型、区域分布与地质特征;通过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与级别荒漠化的粒度特征。结果提出了该地区荒漠化地质成因分类,包括风力作用下的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沙漠化和以侵蚀作用为主的砾漠化,以及物理化学作用下的土地盐渍化。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荒漠化土地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粒度组成,轻度沙漠化和砾漠化以及盐渍化(湖相沉积)土地的细粒物质含量相对更高,<63μm的颗粒含量可达90%以上,在风暴来临时具有更大的沙尘释放潜力;相反,严重沙漠化和砾漠化土地的细粒物质含量相对较低,<63μm的颗粒含量通常低于30%,同等条件下释放沙尘潜力也较小。结论在重视保护和治理已经严重荒漠化土地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正在发生荒漠化的或者潜在荒漠化的土地的保护,尤其是重视保护湿地、裸露的湖泊滩地和干涸的湖盆等,才能有效减少沙尘暴的物质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436 / 44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