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继替与劳工制度转型——基于子女接班顶替的制度文本解读

被引:5
作者
蔡伏虹
机构
[1]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劳动制度; 制度变异; 接班顶替; 集体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改革之前,国企内的劳动关系是以铁饭碗和工作单位福利制为内核,以父爱主义为特征的集体主义形态。在这种依赖结构中,国家经由单位关照的基本单元不是职工个体,而是包括职工配偶及子女在内的"家庭"。在父爱主义福利机制统合下,接班顶替这种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就业组织形式构成集体主义时期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接班顶替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文章发现劳工制度转型是一个复杂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接班顶替会以不同形态出现,劳动关系也会呈现为不同结构。文章通过顶替制度的演变过程来透视集体主义劳工制度变迁的实践逻辑,同时揭示了集体主义劳工体制转型变异的内在机理是理解中国社会转型独特性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计划时期国企“父爱主义”的再认识——以单位子女就业政策为中心 [J].
田毅鹏 ;
李珮瑶 .
江海学刊, 2014, (03) :87-95
[2]   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国家与工人阶级:结构变迁及其文献述评 [J].
李锦峰 .
社会, 2013, 33 (03) :204-241
[3]   集体主义时期工矿企业里的家属工作和家属劳动 [J].
宋少鹏 .
学海, 2013, (02) :78-88
[4]   国家、制度与工人阶级的形成——西方文献及其对中国劳工问题研究的意义 [J].
陈峰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5) :165-188+245
[5]   试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子女顶替就业制度 [J].
王爱云 .
中共党史研究, 2009, (06) :44-53
[6]   改革中的国家体制:经济奇迹和社会危机的同一根源 [J].
黄宗智 .
开放时代, 2009, (04) :75-82
[7]   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1) :129-148+207
[8]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07, (07) :4-14+22
[9]   老工业基地的失业治理:后工业化和市场化——东北地区9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调查 [J].
李培林 .
社会学研究, 1998, (04) :3-14
[10]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 [J].
路风 .
中国社会科学, 1989, (01) :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