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

被引:183
作者
邓秀芹
蔺昉晓
刘显阳
庞锦莲
吕剑文
李士祥
刘鑫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沉积演化; 凝灰岩; 早印支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部(长8—长10油层组)沉积特征与中、上部(长1—长7油层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延长组下部沉积时,盆地西部和西南地区地形相对较平坦,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为主,碎屑岩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组分含量较高;长7沉积期,沉积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盆地西缘、西南缘地区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拗陷幅度急剧增大,半深湖—深湖区范围可达10×104km2以上,而且湖盆中心向西南迁移了几十公里,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增高,岩矿组合具有显著的东西分异性。此外,从延长组凝灰岩的分布特征分析,长7底部沉凝灰岩分布稳定,为同期火山作用的产物,厚度由盆地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减薄至不发育。上述分析表明,长8沉积末期为湖盆沉积演化的重要转折期,盆地西缘和西南缘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地质事件,火山活动频繁,为印支运动第一幕重要的表现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湖底扇特征 [J].
夏青松 ;
田景春 .
古地理学报, 2007, (01) :33-43
[2]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J].
徐黎明 ;
周立发 ;
张义楷 ;
党犇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4) :455-462
[3]  
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J]. 王起琮,李文厚,赵靖舟,杜海峰.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02)
[4]  
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J]. 王起琮,李文厚,赵靖舟,杜海峰.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 (02)
[5]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一段湖相浊积岩特征及意义 [J].
王起琮 ;
李文厚 ;
赵虹 ;
王岚 ;
屈红军 .
地质科学, 2006, (01) :54-63+183
[6]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6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J].
刘化清 ;
廖建波 ;
房乃珍 ;
林卫东 ;
程玉红 ;
王宏波 ;
冯明 .
沉积学报, 2005, (04) :584-588
[7]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 [J].
付金华 ;
郭正权 ;
邓秀芹 .
古地理学报, 2005, (01) :34-44
[8]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J].
武富礼 ;
李文厚 ;
李玉宏 ;
席胜利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307-315
[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分析与三角洲沉积体系 [J].
宋凯 ;
吕剑文 ;
杜金良 ;
王宏科 .
古地理学报, 2002, (03) :59-66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特性与物源探讨 [J].
蔺宏斌 ;
姚泾利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5) :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