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治理中的农民话语权保障——基于善治的视角分析

被引:6
作者
刘国普
机构
[1]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农民话语权; 乡村治理; 善治; 同票同权; 公共话语场;
D O I
10.16273/j.cnki.53-1134/d.2011.01.026
中图分类号
D422.0 [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能够有效地维护农民权益是现代乡村治理最为基础、最为现实的目标。话语权作为农民的首要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有效行使,其缺失的原因在于农民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农民组织的体制性缺失、农民自身能力素质有限等方面,应从培养农民进行话语权表达的主体性意识与能力、完善和创新平等的保障农民话语权的制度机制、提高农民话语权表达的诉求能力和整体效能、增强农民话语权对政府决策输入的影响力方面保障农民话语权,从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并走向乡村善治。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论话语权的政治意涵 [J].
莫勇波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 (04) :105-107
[2]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的农民组织 [J].
于建嵘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1) :6-8
[3]   论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J].
杨正喜 ;
唐鸣 .
政治学研究, 2006, (02) :61-68
[4]   农民“话语权”与农村社会和谐 [J].
廖艺萍 .
重庆社会科学, 2006, (06) :107-111
[5]   中国信访制度批判 [J].
于建嵘 .
中国改革, 2005, (02) :26-28
[6]  
民权与民生[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项继权, 2008
[7]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浦劬主编, 2005
[8]  
中国民权哲学[M]. 三联书店 , 夏勇著, 2004
[9]  
通向话语民主之路[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汪行福著, 2002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