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抗菌有效成分的研究

被引:98
作者
房其年
张佩玲
徐宗沛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关键词
丹参酮类; 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熔点; 紫外光谱; 核自旋共振; IR; 光谱; 熔解温度; UV; 针状结晶; 粒子谱; 质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根粉用乙醚渗滤,渗滤液用5%碳酸钠溶液处理,得中性和碳酸钠提取部分,再经硅胶柱层析和制备性薄层层析分离,从中性部分得到丹参酮I(I)、隐丹参酮(IV)、丹参酮II-A(Ⅱ)、丹参酮II-B(Ⅲ)、丹参酸甲酯(IX)、羟基丹参酮II-A(VIII)和二氢丹参酮工(XII),从碳酸钠提取部分分离得到三个新丹参酮,并测定了它们的结构,命名为丹参新醌甲(XIII)、丹参新醌乙(XIV)和丹参新醌丙(XV),上述各成分的体外抑菌试验证明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羟基丹参酮II-A、丹参酸甲酯和丹参酮II-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用以总丹参酮为主要成分的片剂、油膏剂,治疗扁桃腺炎、耳疖、化脓性骨髓炎、痈疮、烧伤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及其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9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