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灾后重建的流域生态管理学思考

被引:26
作者
王克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关键词
洪涝灾害,生态系统,流域管理,洞庭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6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稳定性];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洞庭湖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区调蓄能力下降,垸高田低,灾害频率上升。为抗御洪水,堤防越筑越高,造成洪水位抬高等副作用。对此,提出流域生态管理对策:①将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列为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②将非蓄洪性质的围垦调整为蓄洪性质的围垦,正常年份耕种,大洪水时用其蓄洪;将封闭式围垦种植改造成为半封闭型的养殖与留湖调蓄;③环境移民城镇安置,缓解人口对土地、湖泊的压力;④进行避洪、耐渍型生态设计,建立适应水体、湖洲和低湖渍害田的复合高效生态工程;⑤调整丘岗地利用结构与重建山区植被是减灾的治本措施。量大、面广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丘陵坡地
引用
收藏
页码:2 / 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洞庭湖湿地景观结构与生态工程模式 [J].
王克林 .
生态学杂志, 1998, (06) :29-33
[2]   长江中游平原湖区农业开发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研究 [J].
王克林,刘新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4, (04) :34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