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常用研究方法评价

被引:12
作者
周丽娟 [1 ]
许利平 [2 ]
陈慧娟 [1 ]
白雪 [1 ]
机构
[1]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研究所
[2]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代动力学; 研究方法;
D O I
10.13193/j.archtcm.2007.05.178.zhoulj.081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回顾了近年来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生物效应法和血药浓度法,以及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各种假设或设想,如“证治药动学”新假说,“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假说,“辨证药动学”假说,“中药胃肠药动学”和“血清药理学”等,客观评价其在研究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中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041 / 104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J].
赵婷秀 ;
陈振发 .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3, (03) :45-46
[2]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常用研究方法概况 [J].
李敏 ;
杜力军 ;
孙虹 ;
苏秀玲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10) :637-639
[3]   葛根素滴眼液眼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J].
吴正红 ;
朱延勤 ;
严汉英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8, (03) :71-74
[4]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J].
谭余庆 ;
霍海如 ;
崔晓兰 ;
贺玉琢 ;
姜廷良 ;
富杭育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7, (06) :43-45
[5]   微生物法测定家兔体内鹿蹄草素药动学参数 [J].
王西发 ;
秦骏 ;
杨彩民 .
西北药学杂志, 1997, (02) :70-71
[6]   “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新假说的科学证据、要素、意义及前景 [J].
黄熙 ;
陈可冀 ;
任平 .
中国中药杂志, 1997, (04) :58-60
[7]   试论“证治药动学”新假说” [J].
黄熙,臧益民,夏天,任平 .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4, (06) :43-44
[8]   冰片和川芎嗪血药浓度的GC-MSD测定法 [J].
杨丽莉,袁倚盛,佟永岭,郭长源 .
药学学报, 1994, (09) :697-701
[9]   板蓝根注射液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评价 [J].
吴坚东 .
中成药, 1993, (03) :5-6
[10]   以抗炎的药效法再探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药物动力学 [J].
贺玉琢 ;
富杭育 ;
周爱香 ;
郭淑英 ;
沈鸿 .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3, (0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