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1998年夏季梅雨期降水再循环研究

被引:6
作者
付翔
徐祥德
康红文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改进的Eltahir模式; 降水再循环率; 长江中下游;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6.04.010
中图分类号
P333.1 [水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改进了Eltahir的降水再循环率计算模式,引入水汽变化量,使其可用于小于月际时间尺度的降水再循环评估。并利用1998年6~8月间长江中下游162个测站的旬蒸发和降水资料,结合NCEP/NCAR的高空逐日再分析资料,对长江中下游1998年梅雨期的降水再循环率做了计算。分析发现:1998年夏季暴雨时期长江中下游的降水平均约有三成来自当地的蒸发。区域蒸发的水汽在安徽南部和湖北东部对降水的贡献最大。区域平均再循环率的旬变化强烈,最高可达67.8%,最小只有0.8%。表明地表水文敏感,地-气相互作用不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394 / 3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降水再循环率评估 [J].
康红文 ;
谷湘潜 ;
祝从文 ;
Paul Whitfield .
大气科学, 2004, (06) :892-900
[2]   1998年长江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J].
姚文清 ;
徐祥德 ;
张雪金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4) :496-503
[3]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水汽收支研究 [J].
丁一汇 ;
胡国权 .
气象学报, 2003, (02) :129-145
[4]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的成因分析 [J].
薛秋芳 ;
任传森 ;
陶诗言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2) :246-250
[5]   陆面过程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SSiB与IAP/LASG L9R15 AGCM耦合及其模式性能 [J].
孙岚 ;
吴国雄 ;
孙菽芬 .
气象学报, 2000, (02) :179-193
[6]   一个降水再循环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J].
伊兰 ;
陶诗言 .
水科学进展, 1997, (03) :1-7
[7]  
气候系统的演变及其预测[M]. -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等编, 2003
[8]  
Atmospheric Moisture Residence Times and Cycling: Implications for Rainfall Rates and Climate Change[J] . Kevin E. Trenberth.Climatic Change . 199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