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能源强度收敛性研究

被引:2
作者
吕斌 [1 ,2 ]
王科 [2 ,3 ]
徐志强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3]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关键词
能源强度; β收敛; σ收敛; γ收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K01 [能源];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基于1985-2010年中国29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能源强度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除了考察常见的β收敛和σ收敛外,还引入排名一致性系数对γ收敛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β收敛和γ收敛;对于σ收敛,在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检验时,并未反映出显著的σ收敛特征,但采用核密度估计则较好的验证了我国地区能源强度的σ收敛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指数分析与展望 [J].
王科 ;
魏一鸣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 (04) :493-501
[2]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J].
李激扬 .
统计与决策, 2012, (02) :106-108
[3]   区域部门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差异收敛分析 [J].
齐绍洲 ;
李锴 .
经济研究, 2010, 45 (02) :109-122
[4]   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敛性 [J].
李国璋 ;
霍宗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1) :11-16
[5]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 [J].
齐绍洲 ;
云波 ;
李锴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56-64
[6]   能源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杨正林 ;
方齐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9) :17-30
[7]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 [J].
师博 ;
张良悦 .
当代财经, 2008, (02) :17-21
[8]  
中国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6
[9]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 2011
[10]  
Structural change and convergence of energy intensity across OECD countries, 1970–2005[J] . Peter Mulder,Henri L.F. de Groot. Energy Economics . 20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