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回声室效应仿真实验分析

被引:24
作者
李卫东 [1 ]
彭静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回声室效应; 信息茧房; 社会网络分析; 仿真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回声室效应是当前信息传播与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归纳了该问题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其形成机制、负面影响、解决策略、应用阐释等多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中,回声室效应的形成及要素等问题也还存在争议。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采用多主体仿真研究方法,探索社交网络平台中社会网络结构属性与回声室效应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个体网络中心性与个体回声室效应有显著相关关系;整体网络的度分布特征、平均社会距离、平均聚集系数与群体回声室效应有显著相关关系;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对其回声室效应有明显影响,验证了社会资本理论对回声室效应形成的解释力;整体网络的枢纽节点的存在对于回声室效应也有明显影响,多中心网络更利于意见交换,不易形成意见强化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破解政策传播的“回声室效应” [J].
刘凯 .
青年记者, 2018, (13) :4-4
[2]   算法型信息分发:技术原理、机制创新与未来发展 [J].
喻国明 ;
韩婷 .
新闻爱好者, 2018, (04) :8-13
[3]   人人皆媒时代的困境与突围可能 [J].
彭兰 .
新闻与写作, 2017, (11) :64-68
[4]   微信公众号留言机制的回声室效应——以“新京报评论”为例 [J].
董广安 ;
李佳 .
青年记者, 2017, (30) :47-49
[5]   “个人日报”模式下的“信息茧房”效应反思 [J].
王刚 .
青年记者, 2017, (29) :18-19
[6]   信息个人化、信息偏向与技术性纠偏——新技术时代我们如何获取信息 [J].
陈昌凤 ;
张心蔚 .
新闻与写作 , 2017, (08) :42-45
[7]   社交媒体“信息茧房”的隐忧与对策 [J].
刘华栋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7, (04) :54-57
[8]   转基因话题微博谣言传播的“回声室效应” [J].
康亚杰 ;
彭光芒 .
新闻世界, 2016, (04) :48-53
[9]   新词探讨:回声室效应 [J].
胡泳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22 (06) :109-115
[10]  
复杂.[M].罗家德.中信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