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136
作者
屈会娟 [1 ,2 ]
李金才 [1 ,2 ]
沈学善 [1 ,2 ]
魏凤珍 [1 ]
王成雨 [1 ]
郅胜军 [2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密度; 播期; 重穗型;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氮素积累与转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重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为材料,研究了正常播期(10月10至12日)和适度晚播(10月24至26日)条件下,高(300万株hm-2)、中(225万株hm-2)、低(150万株hm-2)密度对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条件下,各密度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单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播种密度降低而增加,适当晚播和中、低密度有利于单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尤其是穗部积累量的提高。正常播期和低密度以及晚播和中等密度处理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花前贮藏物质对籽粒重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正常播期和中、低密度处理以及晚播和中、高密度处理显著提高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与产量以及籽粒产量,使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兰考矮早八兼顾高产和优质的正常播期和晚播的适宜播种密度分别为150~225万株hm-2和225~300万株hm-2。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碳氮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J].
屈会娟 ;
李金才 ;
魏凤珍 ;
沈学善 ;
王成雨 ;
郅胜军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4) :4161-4162
[2]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旗叶氮代谢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马冬云 ;
郭天财 ;
查菲娜 ;
王晨阳 ;
朱云集 ;
王永华 .
作物学报, 2007, (03) :514-517
[3]   氮肥对杂交小麦组织氮转运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 [J].
赵万春 ;
高翔 ;
董剑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04) :475-478
[4]   超高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泰山21号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J].
丛新军 ;
吴科 ;
钱兆国 ;
孙宪印 ;
沙英 ;
王超 .
山东农业科学, 2004, (04) :16-18
[5]   密度及干物质运转对龙麦26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郭伟 ;
于立河 ;
崔丽亚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3, (03) :17-20
[6]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开花后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J].
王月福 ;
于振文 ;
李尚霞 ;
余松烈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02) :55-59
[7]   春小麦品种氮的吸收积累和转运特征及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 [J].
张庆江 ;
张立言 ;
毕桓武 .
作物学报, 1997, (06) :712-718
[8]  
Tillage and croprotation effects on dryland soil and residue carbon and nitrogen. Upendra M S,Andrew L,Thecan C T,Jed W.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