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被碳吸收功能的宁夏能源消费碳足迹研究

被引:9
作者
李媛 [1 ,2 ]
齐拓野 [1 ]
谢应忠 [1 ]
机构
[1] 宁夏大学农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宁夏; 能源消费; 碳足迹;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在对宁夏2000—2009年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及植被碳吸收量计算的基础上,得到各年份碳足迹状况.运用LMDI分解法对影响碳足迹的5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宁夏碳足迹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经历了先缓慢增加,再快速增长,后增速放缓3个阶段,10a间,碳足迹增加了174.16%.就累积效应而言,在各影响因素中,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均对碳足迹增加具有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相反,能源结构、植被碳吸收功能则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源强度的贡献则表现为先负向抑制,后正向推动的特点.碳足迹变化短期波动规律与能源强度一致,其余因素波动较小.应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及技术水平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费的生态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66 / 2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表观消费量法的中国碳足迹估算 [J].
祁悦 ;
谢高地 ;
盖力强 ;
张彩霞 ;
李士美 .
资源科学, 2010, 32 (11) :2053-2058
[2]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能源足迹模型及其与传统模型的比较分析 [J].
方恺 ;
董德明 ;
沈万斌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9) :2042-2047
[3]   一种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新方法 [J].
韩颖 ;
马萍 ;
刘璐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4) :137-147
[4]   1990—2007年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省域聚类分析 [J].
岳瑞锋 ;
朱永杰 .
技术经济, 2010, (03) :40-45
[5]   1997年至2007年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变化机理研究 [J].
刘春兰 ;
陈操操 ;
陈群 ;
朱世龙 ;
王海华 ;
李铮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235-241
[6]   基于生态足迹的广东省化石能源用地定量研究与分析 [J].
杜鹏 ;
许军 ;
夏斌 ;
杨蕾 .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 (02) :201-206
[7]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
[8]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9]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J].
何建坤 ;
刘滨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740-743
[10]   Refin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J].
Venetoulis J. ;
Talberth J. .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08, 10 (4) :44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