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春季暴雨落区数值预报模型和指标

被引:17
作者
施望芝
金琪
刘静
张海燕
顾永刚
机构
[1]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中心气象台
[2]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中心气象台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春季暴雨; 落区; 落点; 数值预报; 预报模型; 指标;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5.04.003
中图分类号
P456.7 [数值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数值预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基层台站,但对于其丰富的物理量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还不够。文章利用T106物理量预报产品,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1998~2001年湖北省春季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重点分析了有利于产生暴雨的多个物理要素,发现了产生暴雨的一些物理量及其值的结构特征,包括不同的物理要素场形态的走向、预报值的大小、上下层的配置,加深了对暴雨发生机制的认识,归纳出湖北省春季暴雨落区、落点的预报模型和指标,在促使暴雨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的同时,使暴雨预报更加精细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00 / 3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湖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落区诊断分析和预报 [J].
施望芝 ;
金琪 ;
郭施 ;
陈创买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2) :212-217
[2]   对湖北省2002年一次秋季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 [J].
金琪 ;
谌伟 .
湖北气象, 2003, (03) :20-23
[3]   武汉地区“98.7”连续性暴雨的卫星水汽图像分析 [J].
施望芝 ;
熊秋芬 ;
陈创买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1) :91-96
[4]   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J].
胡伯威,彭广 .
大气科学, 199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