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微观机制

被引:11
作者
雷光伦 [1 ]
马继业 [1 ]
汪卫东 [2 ]
郭省学 [2 ]
郭辽原 [2 ]
宋硕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中石化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关键词
微生物; 驱油试验; 微观机制; 扩张流变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9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利用微观仿真平板模型和分支盲孔模型,对水驱、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剩余油形态及流动现象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研究微生物驱油和置换盲孔内剩余油的微观机制;利用动态扩张黏弹性流变试验,定量考察菌体本身及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对油水界面膜的作用及对原油流动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微生物通过降解原油和代谢产生生物气体、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等改变剩余油形态及分布;微生物驱具有气驱、气液界面滑动和剥离油膜等微观驱油方式;生物气能够在生物活性物质的辅助作用下,进入水驱、聚驱、气驱都无法波及的盲孔,置换出其中的剩余油;微生物菌体本身具有界面活性,能与代谢活性产物共同降低油水界面膜强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利用微观模型研究乳状液驱油机理 [J].
王凤琴 ;
曲志浩 ;
孔令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221-224
[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膜的扩张粘弹性质研究 [J].
程栋 ;
丁洪流 ;
陆维昌 ;
刘启贞 ;
陈邦林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37-42
[3]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窦启龙 ;
陈践发 ;
王杰 ;
张殿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5) :559-563
[4]   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界面扩张粘弹性 [J].
孙涛垒 ;
张路 ;
王宜阳 ;
赵濉 ;
俞稼镛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12) :2243-2247
[5]   酸性模拟油的油水界面扩张粘弹性研究 [J].
王宜阳 ;
张路 ;
孙涛垒 ;
赵濉 ;
俞稼镛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11) :2044-2047
[6]   原油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界面性质I.伊朗重质减渣馏分的油-水界面张力 [J].
彭勃 ;
李明远 ;
赵锁奇 ;
吴肇亮 ;
Harald Hoiland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3, (04) :64-69
[7]   以烃为碳源的微生物驱油微观机理探索研究 [J].
伍晓林 ;
石梅 ;
侯兆伟 ;
陈坚 ;
伦仕仪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4) :56-57+60
[8]   微生物采油及其作用机理 [J].
王岚 .
世界地质, 2002, (02) :138-141
[9]   原油活性组分油水界面膜扩张粘弹性研究 [J].
孙涛垒 ;
彭勃 ;
许志明 ;
张路 ;
赵濉 ;
李明远 ;
俞稼镛 .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02) :161-165
[10]   以烃类为碳源的微生物驱油探索研究 [J].
韩培慧 ;
石梅 ;
孙凤荣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02) :41-4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