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被引:22
作者
向文胜
肖振平
赵长山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除草剂,抗性,转基因作物;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1998.02.017
中图分类号
S48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3 ;
摘要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近十余年研究迅速,就其主要研究方面作了概述。1Bar基因及pat基因转入作物,可获得抗草丁膦烟草、番茄、小麦、水稻等;2多种植物的EPSP合成酶基因可产生抗草甘膦的突变,现Monsoto公司商品化的抗草甘膦大豆基因来源于CP4EPS会成酶基因,一些氧化、代谢酶可将草甘膦快速成无毒化合物而将这些酶基因转入作物,是获得抗草甘膦的另一余径;3植物ALS酶基因突变及酶量的过量产生,是产生抗磺酰脲及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主要原因;4土壤中一微生物的硝酸酶bxn基因,是溴苯腈的抗性基因;5植物psb基因多点突变、均可产生抗阿特拉津作物;6一些细胞色素P450及卤素酶等快速代谢除草剂,从而利用此类酶基因获得抗除草剂作物;7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生物技术也是获得抗除草剂作物的重要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4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