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语用预设及其认知解读

被引:9
作者
熊永红 [1 ,2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
预设; 虚假语用预设; 理想化认知模式; 心理空间;
D O I
10.16362/j.cnki.cn61-1457/h.2010.03.013
中图分类号
H030 [语义学、语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者在本文中首先阐释了什么是虚假语用预设,接着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和心理空间理论阐释了虚假语用预设生成的实质。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虚假语用预设的实现途径 [J].
张莹 .
现代语文, 2006, (01) :36-37
[2]   二山之石,必可攻玉——认知语言学中的ICM理论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 [J].
王寅 .
中国外语, 2005, (02) :32-36
[3]   语用预设及其功能 [J].
王扬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41-144
[4]   从心理空间理论看语用预设的理据性 [J].
陈家旭 ;
魏在江 .
外语学刊, 2004, (05) :8-12+42
[5]   虚假语用预设:预设的一种超常操作现象 [J].
邹涛 ;
曾江霞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4) :80-83
[6]  
虚假语用预设研究[D]. 张莹.曲阜师范大学 2006
[7]  
认知语言学概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福印, 2008
[8]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赵艳芳著, 2001
[9]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敏著, 1998
[10]  
Studies in Linguistic Semantics. Keenan, Edward L. Holt, Rinehart & Winston .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