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线自动化系统的集中智能控制模式

被引:15
作者
刘海涛
沐连顺
苏剑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配电网; 馈线自动化(FA); 故障恢复; 集中控制;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07.23.014
中图分类号
TM76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基本需求,分析了不同故障处理模式的原理及优缺点,提出基于配电网全局拓扑信息的集中式馈线控制方案,详细介绍了该方案的系统模型,故障处理步骤和软件结构。在建立配电网物理模型时引入"区段"元件以简化配电网络结构的描述方式,在故障恢复过程的路径搜索和连通性分析步骤中,仅将区段作为具有单端节点和多端节点的元件来处理,而在详细的潮流计算及方案分析步骤中再考虑区段内部的元件组成及连接关系。以此建模不仅能够提高网络连通性分析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形成故障恢复的推理模型和优化控制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配调一体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刘海涛 ;
王晓龙 ;
苏剑 .
电网技术, 2006, (S2) :668-672
[2]   网络分析应用中的公用信息模型 [J].
柳明 ;
何光宇 ;
卢强 .
电网技术, 2006, (17) :51-58
[3]   基于改进Petri网模型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J].
毕天姝 ;
杨春发 ;
黄少锋 ;
杨奇逊 .
电网技术, 2005, (21) :56-60
[4]   重合器与电压—电流型开关配合的馈线自动化 [J].
刘健 ;
程红丽 ;
李启瑞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22) :68-71
[5]   配电网的供电优化恢复策略 [J].
赵冬梅 ;
郑朝明 ;
高曙 .
电网技术, 2003, (05) :67-71
[6]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 [J].
焦振有 ;
焦邵华 ;
刘万顺 .
电网技术, 2002, (12) :75-78
[7]   馈线自动化的最优控制模式 [J].
焦邵华 ;
焦燕莉 ;
程利军 ;
鲍喜 ;
刘万顺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 (21) :49-52
[8]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模式的比较及优化 [J].
孙福杰 ;
王刚军 ;
李江林 .
继电器, 2001, (08) :17-20
[9]   配电自动化的模式及馈线开关的选择 [J].
刘健 ;
倪建立 ;
毕鹏翔 .
电网技术, 2000, (11) :53-55
[10]   无信道馈线故障处理技术 [J].
吴敏 ;
朱锡贵 ;
徐为纲 ;
王俊江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 (12) :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