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地震形变带的初步考察

被引:14
作者
韩同林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地震形变带; 谷露; 崩错; 当雄;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西藏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间8级地震(包括前震和余震)形成的地震形变带的初步考察,对地震形变带通过不同岩性时所产生的形变类型的主要特征、力学性质等进行较详细描述,对形成该期地震的应力场特点及控震、发震构造进行初步探讨。 西藏地区地处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东段,是一个地震频度高、强度大的地震区。该区在1950年以前,历史地震记录不完整,准确性差实地考察资料也不多见。1950年以后才开始有较系统和详细的地震记录资料 1980和1981年,笔者对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间,西藏发生最强地震之一(8级)所产生的地震形变带进行了初步考察,虽然从地震发生至考察时,已隔近30年之久,但地震形变仍保存十分完好。通过对它的研究,对于探讨该期地震控震和发震构造的特点,地震破裂的性质与过程,分析地质构造及其应力场的演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珍贵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85 +85-8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西藏当雄一带地震形变带发生年代确定的新方法——树木年轮计算法 [J].
韩同林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3, (02) :95-106+140
[2]   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活动与近期地壳运动 [J].
叶洪 ;
张文郁 ;
于之水 ;
夏勤 .
地震地质, 1981, (02) :9-21
[3]   我国地震形变带的初步研究 [J].
张四昌 .
地震研究, 1981, (01) :44-52
[4]  
西藏地震史料汇编[M]. 西藏人民出版社 ,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1982
[5]  
地震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李四光著,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