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配制方法与橡胶微粒产生的研究

被引:9
作者
陈凤群
机构
[1] 广西省柳州市工人医院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橡胶微粒; 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72 [护理一般技术];
学科分类号
1011 ;
摘要
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橡胶微粒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了一次性12号针头(斜面针)和9号针头(斜面针)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即直刺与斜刺,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哪种方法可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结果一次性9号针(斜面针)与一次性12号针(斜面针)直刺与斜刺比较,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斜面进针法较垂直进针法显著减少了橡胶微粒的产生;一次性9号针头(斜面针)与一次性12号针(斜面针)相比较,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一次性9号针头一次性12号针头显著减少了橡胶微粒的产生。结论一次性9号12号针头(斜面针)很锋利,其针径为900μm1200μm,直刺时容易对像胶塞造成切割,使橡胶微粒增多,斜角进针,可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静脉推注药液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实验分析 [J].
谢小华 ;
李立新 ;
郑碧霞 ;
陶金成 ;
吴建龙 .
实用护理杂志, 2002, (06) :7-8
[2]   一次使用性输液(血)器和注射器内不溶性微粒含量的检测 [J].
刘宇英 ;
何曙云 ;
邵珍红 .
中国消毒学杂志, 1999, (02) :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