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5年7月22日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被引:33
作者
靖春悦 [1 ]
寿绍文 [1 ]
贺哲 [2 ]
吴璐 [3 ]
梁钰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河南省气象台
[3] 许昌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大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耦合结构;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07.03.006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MM5V3.6版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5年5号台风海棠减弱为低压倒槽后于7月22日在河南造成的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前大暴雨区上空深厚湿层和不稳定层结已经形成;在高低层同时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耦合结构及其互耦配置和剧烈的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大暴雨。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β尺度系统造成的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J].
慕建利 ;
杜继稳 ;
梁生俊 ;
宁志谦 .
气象, 2006, (08) :23-29
[2]   “04.6”湘西北特大致洪暴雨形成机理分析 [J].
刘志雄 ;
戴泽军 ;
叶成志 ;
李耨周 ;
陈勇 .
气象, 2005, (10) :61-67
[3]   登陆台风引发的暴雨过程之诊断研究 [J].
孙建华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2000, (02) :223-237
[4]   不同雨强台风的诊断对比与数值试验研究 [J].
丁治英,陈久康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5, (02) :234-241
[5]   风场在预报暴雨发生中的作用——1975年8月上旬特大暴雨的数值实验 [J].
赵思雄 ;
周晓平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4, (01) :1-6
[6]   长江中下游低空急流中心产生暴雨的条件 [J].
俞樟孝 ;
翟国庆 ;
王泽厚 ;
杨厥正 .
气象学报, 1983, (03) :365-371
[7]   1975年8月上旬河南特大暴雨的研究 [J].
丁一汇 ;
蔡则怡 ;
李吉顺 .
大气科学, 1978, (04) :276-289
[8]  
中尺度气象学[M]. 气象出版社 , 寿绍文, 2003
[9]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