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矮源的利用和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25
作者
徐相波
张爱民
李新华
孙永堂
机构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山东济南
[2]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北京
关键词
小麦; 矮源; 矮秆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介绍了小麦矮源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利用以及主要的矮源 ,矮秆基因的来源、基因定位及遗传研究进展方面的情况 ,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不同Rht基因在冬小麦育种中的利弊分析 [J].
李杏普 ;
毛沛 ;
段喜顺 ;
庞春明 ;
AJ.Worland .
华北农学报, 1999, (03) :10-14
[2]  
小麦Rht3矮秆系杂种F_1粒重优势表现及遗传分析.[J].周文春;赵寅槐;王书文;邹明烈;王苏.华北农学报.1998, 04
[3]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10在不同核遗传背景条件下致矮能力的研究 [J].
傅大雄 ;
阮仁武 ;
刘光德 .
麦类作物学报, 1998, (05) :25-28
[4]   我国小麦品种的Rht1、Rht2矮秆基因鉴定及分布研究 [J].
郭保宏 ;
宋春华 ;
贾继增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5) :57-61
[5]   Rht3基因及带有Rht3基因的4B染色体对普通小麦光合碳同化特性的影响 [J].
张荣铣,陆京杰,马国英,吴源英,方敏,赵寅槐 .
遗传学报, 1995, (04) :264-271
[6]   中国小麦的主要矮秆基因及矮源的研究 [J].
贾继增 ;
丁寿康 ;
李月华 ;
张辉 .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01) :1-5
[7]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dwarfing gene (Rht8) in wheat.: Part I.: Molecular mapping of Rht8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2D of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J].
Korzun, V ;
Röder, MS ;
Ganal, MW ;
Worland, AJ ;
Law, CN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8, 96 (08) :1104-1109
[8]  
The Tom Thumb dwarfing gene Rht3 in wheat.[J].J. E. Flintham;M. D. Gal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83, 3
[9]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M].董玉琛;郑殿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0]  
中国小麦学.[M].金善宝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