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

被引:23
作者
张国民 [1 ]
傅征祥 [1 ]
王晓青 [1 ]
刘桂萍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地震损失;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5 [地震活动性、地震区域划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首先阐述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分级原则(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突出重点原则(重点监视防御区面积占全国或省辖面积的较小部分,而其地震损失占总和的大部分)和科学技术思路(以地震危险性预测为基础,以灾害损失的预测为依据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次,回顾了确定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成果。回顾表明,在1996~2005年间,发生在我国大陆有监测能力地区的10次强震中,有8次发生在防御区内及其邻近地区,其经济和生命损失已分别占大陆的67%和92%。最后,简要介绍为确定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而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基于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震工程学、社会学和预测学而进行的10年尺度的中长期地震危险预测研究,以及所得到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危险概率预测图、地震危险性(烈度)预测图、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和地震危险性综合指数预测图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2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2020年前中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频次和最大震级预测的初步研究 [J].
傅征祥 ;
丁香 ;
王晓青 .
地震, 2006, (01) :35-39
[2]   中国大陆强地震成组活动迁移及其机理分析 [J].
傅征祥 ;
金学申 ;
邵辉成 ;
丁香 .
地震, 2005, (04) :67-76
[3]   基于G-R关系的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强震的分区活动 [J].
马宏生 ;
刘杰 ;
张国民 ;
张晓东 ;
王辉 ;
王新岭 .
地震学报, 2005, (04) :355-366
[4]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震活动 [J].
张国民 ;
马宏生 ;
王辉 ;
王新岭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602-610
[5]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多尺度分析 [J].
邵辉成 ;
杜长娥 ;
刘志辉 ;
孙彦雪 ;
夏长起 .
地震学报, 2004, (01) :102-105
[6]   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 [J].
高孟潭 .
地震学报, 2003, (06) :630-636+675
[7]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J].李延兴;杨国华;李智;郭良迁;黄珹;朱文耀;符养;王琪;江在森;王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 S1
[8]  
甘孜-玉树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与近代大地震破裂.[J].闻学泽;徐锡伟;郑荣章;谢英情;万创.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 S1
[9]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张培震;邓起东;张国民;马瑾;甘卫军;闵伟;毛凤英;王琪.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 S1
[10]   GPS初步结果揭示的中国大陆水平应变场与构造变形 [J].
江在森 ;
马宗晋 ;
张希 ;
王琪 ;
王双绪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35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