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APS体外抗病原真菌活性及其抗菌机理初探

被引:6
作者
陈刚
丘小庆
卢晓风
裴炎
魏启欧
程惊秋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西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成都,成都,成都
关键词
APS; 抗菌活性; 脂质平面膜; 抗菌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5 [实验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 探讨抗菌肽 APS的体外抗病原真菌的活性及可能的抗菌机理。方法 微量稀释法测定 APS对不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及最低杀菌浓度 (MBC) ,并检测 APS对脂质平面膜电学性质的影响。结果 除过烟曲霉菌外 ,APS对其它受试病原真菌有较低的 MIC及 MBC。同时 ,经 APS作用后 ,脂质平面膜上形成跨膜电流。结论  APS对多种常见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APS抗真菌的可能机制是在膜上持续形成孔道(pores) ,破坏了膜的完整性 ,引起细胞内容物的外流 ,最终导致真菌的死亡
引用
收藏
页码:220 / 22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新型抗真菌多肽APS的抑菌性能研究 [J].
刘建国 ;
丛威 ;
欧阳藩 ;
裴炎 .
中国生物防治, 1999, (03) :13-15
[2]   抗真菌多肽APS-1的分离纯化与特性 [J].
裴炎 ;
李先碧 ;
彭红卫 ;
陈祥贵 ;
刘建国 .
微生物学报, 1999, (04) :60-65
[3]   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实验研究 [J].
刘维达 ;
王金燕 ;
吴建明 .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7, (04) :17-19
[4]  
Mechanistic action of pediocin and nisin: recent progress and unresolved questions[J] . T. J. Montville,Y. Chen.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199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