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

被引:3
作者
贺兴文
左科生
李育
机构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2] 江西省种子公司
[3] 江西省供销社
关键词
作物生产潜力; 研究方法;
D O I
10.19386/j.cnki.jxnyxb.1993.02.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综述并评价了我国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就国内作物生产潜力研究的未来提出了拙见。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中国农业生产潜力研究 [J].
冷疏影 .
自然资源学报, 1992, (01) :71-79
[2]   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中作物生产力估算方法评价 [J].
吴连海 .
中国农业气象, 1992, (01) :26-27
[3]   淮北涡河流域农业自然生产潜力模型与分析 [J].
沈思渊 ;
席承藩 .
自然资源学报, 1991, (01) :22-33
[4]   土地资源承载力若干问题浅析 [J].
陈念平 .
自然资源学报, 1989, (04) :371-380
[5]   三江地区光、热资源及作物生产潜力 [J].
方光迪 .
气象学报, 1985, (03) :321-331
[6]   中国水稻的光温资源与生产力 [J].
高亮之 ;
郭鹏 ;
张立中 ;
林武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4, (01) :17-23
[7]   光热资源和农作物的光热生产潜力——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J].
于沪宁 ;
赵丰收 .
气象学报, 1982, (03) :327-334
[8]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 [J].
竺可桢 .
科学通报, 1964, (03) :189-199
[9]  
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研究.[M].石玉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0]  
农业气候区划及其方法.[M].丘宝剑;卢其光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