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侵权法保护的民事法益

被引:22
作者
温世扬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事法益; 民事权利; 财产法益; 人身法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8 [民事其他法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民事法益与利益、权利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侵权责任法》第2条虽然明定权利与法益均为侵权法的保护对象,但对二者受侵权法保护的条件未作区分。民事法益具有私益性、非权利性、对世性、可归属性和可救济性的特征。民事法益的具体形态可以分别在财产法益和人身法益的框架下讨论,其中财产法益主要包括占有法益、虚拟物法益、物上期待权法益、特许经营法益、正当竞争法益、债权法益等,"纯粹经济损失"难以得到《侵权责任法》的救济;人身法益主要包括一般人格法益、死者人格法益,婚姻关系法益不宜受侵权责任法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虚拟财产权性质论 [J].
林旭霞 .
中国法学, 2009, (01) :88-98
[2]   论特许经营权的法律属性 [J].
姚辉 ;
周悦丽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8, (04) :53-58
[3]   民事法益的界定 [J].
李岩 .
当代法学, 2008, (03) :20-25
[4]   民事法益与权利、利益的转化关系 [J].
李岩 .
社科纵横, 2008, (03) :73-75
[5]   特许经营权的法律性质辨析 [J].
郭跃 ;
秦芳菲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6) :101-105
[6]  
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王利明, 2010
[7]  
侵权行为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 2009
[8]  
民法总则[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施启扬, 2009
[9]  
侵权行为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程啸, 200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M]. 法律出版社 , 杨立新,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