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近海两种桡足类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21
作者
赵文
宋青春
高放
机构
[1] 大连水产学院养殖系
[2] 河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3] 大连水产学院养殖系 辽宁大连
[4] 秦皇岛
[5] 辽宁大连
关键词
桡足类; 小拟哲水蚤; 拟长腹剑水蚤; 摄食率;
D O I
10.16535/j.cnki.dlhyxb.2002.01.002
中图分类号
Q148 [生态系统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常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研究了大连近海两种优势桡足类小拟哲水蚤 (Para calanusparvus)和拟长腹剑水蚤 (Oithonasimilis )在不同温度、饵料密度、光照周期条件下摄食率的变化情况 ,并比较了其对不同饵料———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clostertum)、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小球藻 (Chlorellasp )、球等鞭金藻 (Isochry sisgalbana)和盐藻 (Dunaliellasp )的选择比例和在同一外界条件下雌、雄成体的摄食率。结果表明 ,在桡足类生活的适宜范围内 ,温度与摄食率呈正相关 ;饵料密度与摄食率也呈正相关 ,超过上限浓度 ,摄食率下降 ;拟长腹剑水蚤在有光照时的摄食率大于在黑暗条件下的摄食率 ;小拟哲水蚤雌性成体的摄食率大于雄性成体的摄食率 ;桡足类摄食均以新月菱形藻为主 ,但最适饵料不是新月菱形藻 ,小拟哲水蚤的最适饵料是盐藻 ,拟长腹剑水蚤是球等鞭金藻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海水养虾池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牧食力的研究 [J].
赵文 ;
刘国才 .
生态学报, 1999, 19 (02) :75-80
[2]   厦门港瘦尾胸刺水蚤体长、体重与摄食率的季节变化 [J].
刘光兴,李松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8, (03) :104-109
[3]   东海浮游桡足类的摄食活动及其对垂直碳通量的贡献 [J].
王荣 ;
范春雷 .
海洋与湖沼, 1997, (06) :579-587
[4]   渤海中华哲水蚤摄食的初步研究 [J].
杨纪明 .
海洋与湖沼, 1997, (04) :376-382
[5]   大连湾水域浮游桡足类的分布 [J].
王真良 .
黄渤海海洋, 1995, (01)
[6]   真刺唇角水蚤食性转变的研究 [J].
高亚辉 ;
李松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06) :637-641
[7]   黄海主要桡足类的生物量 [J].
杨波 ;
徐汉光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88, (Z1) :35-42
[8]  
海洋桡足类生物学[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郑重等编著, 1992
[9]  
Day/night differences in the grazing impact of marine copepods[J] . Michael R. Roman,Kathyrn A. Ashton,Anne L. Gauzens.Hydrobiologia . 198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