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甘肃中部局地最大冰雹直径识别的对比分析

被引:7
作者
刘治国 [1 ]
毛玉琴 [2 ]
杨建才 [1 ]
梁海河 [3 ]
机构
[1] 兰州中心气象台
[2] 甘肃省山丹县气象局
[3]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关键词
冰雹单体; 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 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密度(VILD); 冰雹直径; 数字雷达; 兰州;
D O I
10.13866/j.azr.2008.04.007
中图分类号
P458.12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简称VIL)的理论模式计算单体的VIL,用VIL与单体顶高度之比计算单体的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密度(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 density,简称VILD),利用MAX函数逐个提取雹云单体在降雹过程中的最大VIL和VILD(分别简称VILmax和VILDmax),采用统计和回归处理技术,利用2004-2006年的5~8月甘肃中部54例局地冰雹单体个例,对单体VILmax和VILDmax与地面最大降雹区的位置、地面最大冰雹直径(简称Rmax)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Rmax的识别效果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总体上看,单体VILmax和VILDmax与地面最大降雹区的位置基本保持一致,且Rmax越大,一致性越好,但VILDmax与地面最大降雹区的位置比VILmax更接近。②VILmax和VILDmax在总体上与Rmax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VILDmax与Rmax之间的相关性比VILmax更好。③相同的识别因子,用不同回归类型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所不同,但从回代结果的效果比较,VILmax和VILDmax均是用二次函数关系建立的与Rmax之间的回归方程的效果最好;不同的识别因子,用相同的回归类型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自变量前的系数也存在差异,但用VILDmax作为识别因子的识别效果比用VILmax更好。
引用
收藏
页码:592 / 59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雷达VIL在局地强对流天气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刘治国 ;
王锡稳 ;
冀兰芝 ;
王勇 ;
张旭东 .
干旱气象, 2006, (04) :40-44
[2]   冰雹云中闪电特征观测研究 [J].
李照荣 ;
付双喜 ;
李宝梓 ;
蒋林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6) :588-596
[3]   新一代天气雷达与强对流天气预警 [J].
俞小鼎 ;
王迎春 ;
陈明轩 ;
谭晓光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3) :456-464
[4]   VIL中心区自动识别、跟踪和临近预报 [J].
梁明珠 ;
胡志群 ;
夏文梅 ;
汤达章 ;
马玉岩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2) :205-212
[5]   VIL在识别冰雹云中的应用及估测误差分析 [J].
付双喜 ;
安林 ;
康凤琴 ;
李宝梓 ;
李照荣 ;
何金梅 .
高原气象, 2004, (06) :810-814
[6]   平凉冰雹云回波特征分析 [J].
张鸿发 ;
左洪超 ;
郄秀书 ;
郭三刚 .
气象学报, 2002, (01) :110-115
[7]   冰雹云中累积区与冰雹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周玲 ;
陈宝君 ;
李子华 ;
黄美元 ;
郭学良 ;
肖辉 ;
洪延超 .
大气科学, 2001, (04) :536-550
[8]   数字化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处理应用 [J].
迟竹萍 ;
张苏平 ;
冯桂力 ;
陈金敏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1, (02) :119-122
[9]   基于三种信息源的中国冰雹灾害区域分异研究 [J].
王文宇 ;
王静爱 .
地理研究, 2001, (03) :380-387
[10]   冰雹形成机制的研究并论人工雹胚与自然雹胚的“利益竞争”防雹假说 [J].
许焕斌 ;
段英 .
大气科学, 2001, (02) :27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