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贯通时间的新探索

被引:44
作者
杨守业
蔡进功
李从先
邓兵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华北平原; 贯通; 黄河;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1.02.003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0709 ; 081803 ;
摘要
石化 2井钻孔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元素组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与现代黄河沉积物元素组成相比 ,埋深 2 33m之上的沉积物中大多数元素含量及元素之比与之接近 ,而 2 33m之下的沉积物元素组成则明显偏离黄河物质的化学组成。上部与下部沉积物的元素组成明显不同。判别函数及物源指数计算结合岩性、粒度分析揭示 ,黄河物质在该地区的影响深度可达 2 33m左右 ,因此 ,推测大致在早更新世时黄河贯通并流进华北平原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东部晚第四纪海侵的新构造背景 [J].
王强 ;
田国强 .
地质力学学报, 1999, (04) :43-50
[2]   长江与黄河现代表层沉积物元素组成及其示踪作用 [J].
杨守业 ;
李从先 .
自然科学进展, 1999, (10) :68-75
[3]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J].
施雅风 ;
李吉均 ;
李炳元 ;
姚檀栋 ;
王苏民 ;
李世杰 ;
崔之久 ;
王富保 ;
潘保田 ;
方小敏 ;
张青松 .
地理学报, 1999, (01) :12-22
[4]   东昆仑山构造隆升与水系演化及其发展趋势 [J].
李长安 ;
殷鸿福 ;
于庆文 .
科学通报, 1999, (02) :211-214
[5]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1998, (15) :1569-1574
[6]   关于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问题 [J].
吴锡浩 ;
蒋复初 ;
王苏民 ;
薛滨 .
第四纪研究, 1998, (02) :188-188
[7]   南黄海埋藏古三角洲 [J].
李凡 ;
张秀荣 ;
李永植 ;
李本兆 .
地理学报, 1998, (03) :48-54
[8]   中国主要水系贯通和洪灾形成的地学因素分析 [J].
李长安 ;
张玉芬 .
大自然探索, 1997, (01) :63-67
[9]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10]   东营市东辛2-4井磁性地层划分对比研究 [J].
周墨清 ;
葛宗诗 ;
郭青霞 ;
姚益民 ;
任发琛 ;
何礼章 ;
卢永顺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2, (03) :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