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吗——基于区域递归视角的经验验证

被引:10
作者
樊士德 [1 ,2 ]
机构
[1]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
[2]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中国经济增长; 区域递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1 [劳动力];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出效应的差异化影响,提出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宏观效应可能存在四个命题,并从要素投入视角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存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推动率"两个指标,最后从区域递归视角针对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整体效应的强弱性与显著性进行了经验研究。结论表明,2000-2005年、2006-2011年期间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推动率分别为0.84%、0.12%,远低于学界1.5%-1.72%的估算,即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弱正效应"而非"强正效应",而且这一效应会随地区差距的拉大而变得更弱。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产出效应的测算 [J].
樊士德 .
中国农村经济, 2011, (08) :22-32
[2]   中国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J].
张广婷 ;
江静 ;
陈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10) :15-23
[3]   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
刘世锦 ;
陈昌盛 ;
许召元 ;
崔小勇 .
经济研究, 2010, 45 (06) :4-16+41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J].
贾伟 ;
辛贤 .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3) :4-11
[5]   区际劳动力流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J].
彭连清 .
宏观经济研究, 2008, (12) :46-49+56
[6]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J].
李扬 ;
殷剑峰 .
经济研究, 2005, (02) :4-15+25
[7]  
Labour migration: A developmental path or a low-level trap?[J] . David Ellerman.Development in Practice . 2005 (5)
[8]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Growth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J] . PerLundborg,Paul S.Segerstrom.Economica . 2003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