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湿地植被系统的碳贮量及其分配

被引:15
作者
康文星 [1 ,2 ,3 ]
田徽 [1 ]
何介南 [1 ]
席宏正 [4 ]
崔莎莎 [1 ]
胡燕平 [1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3] 国家会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4] 湖南大学
关键词
湿地; 碳密度; 碳贮量; 洞庭湖;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9.06.053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生物量调查和实验数据,对洞庭湖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贮量及其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植被碳密度为15.607~40.501t/hm2,草本层植被为5.906~21.632t/hm2,水生植物植被1.460~3.492t/hm2,平均14.954t/hm2比温带地区湿地植物碳密度高;未受干扰草甸土壤碳密度为260.510t/hm2,每年收获产品草甸是185.492t/hm2,林地234.513t/hm2,水生植物土壤为206.882t/hm2,低于全国湿地土壤平均值。碳贮量分配中,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贮量分别占各植被类型系统碳的总贮量的0.47%~14.69%,0.29%~1.10%和84.54%~99.53%。每年收获部分产品的草甸土壤碳密度只有未受人为干扰草甸的71.2%,原生草本植物草地改造成林地后,6年的时间,土壤的碳密度减少了10%。因此,控制人为干扰,防止湿地破碎化、保护好湿地、保证湿地的固碳潜力,是湿地管理中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3+148 +1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洞庭湖滩涂和草甸沼泽湿地调蓄水量的功能研究 [J].
康文星 ;
何介南 ;
席宏正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5) :209-212+216
[2]   洞庭湖湿地净化污染物的研究 [J].
康文星 ;
席宏正 ;
袁正科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3) :146-151
[3]   洞庭湖湿地有机碳垂直分布与组成特征 [J].
张文菊 ;
彭佩钦 ;
童成立 ;
王小利 ;
吴金水 .
环境科学, 2005, (03) :56-60
[4]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剖面有机碳分布特征与积累现状 [J].
张文菊 ;
吴金水 ;
肖和艾 ;
童成立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558-563
[5]   沼泽湿地开垦后土壤水热条件变化与碳、氮动态 [J].
宋长春 ;
王毅勇 ;
阎百兴 ;
娄彦景 ;
赵志春 .
环境科学, 2004, (03) :150-154
[6]   从魁北克2000-世纪湿地大事件活动看21世纪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J].
杨永兴 .
地理科学, 2002, (02) :150-155
[7]   中国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库量研究 [J].
潘根兴 .
科技通报, 1999, (05) :330-332
[8]   三江平原沼泽地碳循环初探 [J].
马学慧 ;
吕宪国 ;
杨青 ;
阎敏华 .
地理科学, 1996, (04) :323-330
[9]  
Are Phragmites -dominated wetlands a net source or net sink of greenhouse gases?[J] . Hans Brix,Brian K. Sorrell,Bent Lorenzen.Aquatic Botany . 2001 (2)
[10]  
Global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freshwater wetlands and rice paddies, their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seasonality and possible methane emissions[J] . I. Aselmann,P. J. Crutzen.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 198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