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都市圈的圈层结构与功能网络研究

被引:25
作者
郑德高 [1 ,2 ,3 ]
朱郁郁 [1 ,4 ]
陈阳 [5 ]
林辰辉 [5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4]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5]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三所
关键词
都市区; 圈层结构; 功能网络; 价值区段; 全球城市;
D O I
10.16361/j.upf.20170500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 ;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以全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成为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功能承载地。以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为目标的上海,需要从区域视角重新认识空间与功能组织。从宏观视角分析上海大都市圈核心、近域、郊区、外围圈层的功能布局与演化特征;从微观企业关联视角,考察大都市圈分价值区段的功能网络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大都市圈的空间与功能组织模式进行探讨,以功能网络与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为重点,提出都市圈圈层与功能网络优化对策,以促进区域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分工与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付磊.同济大学.2008, 07
[2]  
Agglomeration benefits and location choice: Evidence from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Keith Head;John Ries;Deborah Swens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5, 3
[3]   人口城镇化特征与国家城镇体系构建 [J].
李晓江 ;
郑德高 .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1) :19-29
[4]   基于区位论的上海新城发展评估与策略 [J].
葛春晖 ;
朱郁郁 .
上海城市规划, 2015, (03) :4-9+45
[5]   关于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研究的论争及近今进展述评 [J].
史育龙 ;
周一星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S1) :160-166
[6]   从近域郊区化到远域郊区化:上海大都市郊区化发展的新课题 [J].
石忆邵 ;
谭文垦 .
城市规划学刊, 2007, (04) :103-107
[7]   城市空间有机集中规律探索 [J].
朱喜钢 .
城市规划汇刊, 2000, (03) :47-51+60
[8]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域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J].
石忆邵 .
城市规划汇刊, 1999, (03) :36-39+26
[9]   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发展综述 [J].
肖清宇 .
人文地理, 1991, (02) :66-70
[10]  
基于企业大数据的长三角城市体系演化研究.[A].陈阳;朱郁郁;.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