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早第三纪玄武岩中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及其上地幔流变学意义

被引:6
作者
林传勇,史兰斌,陈孝德,张小鸥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幔源包体,上地幔,流变学,中国东部,显微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中国东部含幔源包体的早第三纪玄武岩已发现的有吉林双辽、河北阳原和山西繁峙。本文详细研究了这三个地点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地点的幔源包体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其结构主要为残斑结构。包体中橄榄石显示明显的优选方位,发育有反映高温位错蠕变机制的位错亚构造。包体的平衡温度在800一1100℃之间,压力为0.7一1.7CPa。来源深度为28一52km。采用显微构造应力计计算的差异应力在17一24MPa之间,由橄榄岩高温流变律计算的应变速率为10 ̄(-15)-10 ̄(-18)s ̄(-1)等效粘滞度为10 ̄(21)一10 ̄(25)spa.S之间。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与晚第三纪以后的幔源包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表明晚第三纪以后的上地幔继承和发展了早第三纪时的特征。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以来的上地幔符合大陆拉张带和裂谷上地幔的流变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01 / 3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