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

被引:28
作者
苏永进 [1 ,2 ]
唐跃刚 [1 ]
张世华 [3 ]
房新娜 [4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成藏体系; 成藏动力学模式; 天然气藏;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储层和圈闭发育特征研究,运用成藏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归纳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划分成藏体系并总结形成模式。综合研究认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藏的条件;充足的烃源岩和较高的生气强度、良好的输导条件、适时的古隆起和古斜坡、圈闭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巨厚储层、优良的保存封盖条件是控制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上三叠统包括下部和上部两个成藏体系,下部成藏体系包括高压驱赶和低压吸拉两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上部成藏体系主要以毛细管导入、水溶气运移释放和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等3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为主,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成藏动力学机制和不同的分布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四川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M].徐国盛[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05,
[2]  
上扬子西缘二叠纪—三叠纪层序地层与盆山转换耦合.[M].许效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3]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4]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特征 [J].
杨克明 ;
叶军 ;
吕正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08-213
[5]   川西坳陷须二段层序地层特征及储层预测 [J].
叶泰然 ;
郑荣才 .
天然气工业, 2004, (11) :45-48+15
[6]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分布及成藏特征 [J].
杨克明 ;
叶军 ;
吕正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5) :501-505
[7]   四川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初探 [J].
刘树根 ;
徐国盛 ;
徐国强 ;
雍自权 ;
李国蓉 ;
李巨初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4) :323-330
[8]   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 [J].
刘池洋 ;
赵红格 ;
杨兴科 ;
王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4) :307-313
[9]   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陈冬霞 ;
庞雄奇 ;
姜振学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6) :871-876
[10]   川西坳陷平落坝气田须二段气藏成藏研究 [J].
兰大樵 ;
邱宗恬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3)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