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禽副粘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6
作者
张洁
辛朝安
任涛
陈金顶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广州
关键词
鹅; 禽副粘病毒性; 病理学;
D O I
10.16437/j.cnki.1007-5038.1999.03.082
中图分类号
S855.3 [病毒病]; S858.33 [鹅];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我们从鹅体内分离到一株对鹅有强致病力的毒株。该毒株经血凝抑制试验、琼脂凝胶沉淀试验、理化特性测定及电镜负染观察等,证实是一株对鹅有极高致病力的禽副粘病毒( Gallinacean Param yx ovirus, G P M V)。该毒株可引起1、14、28、48 日龄鹅的死亡。将28 日龄鹅40 只,随机分为5 组,每组8 只。试验组分别肌肉注射(03 m L/只)鸭胚尿囊液原液及1 O- 1 、10- 2 和 10- 3 的稀释液,对照组肌注(0.3m L/只)生理盐水,饲养观察10 日,统计各组死亡数,计算半数致死量( L D50)。 G P M V攻毒后48 h 开始发病,发病率为100%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颈扭曲、羽毛松乱、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1~2 ℃。经测定,该病毒对28 日龄鹅肌肉注射后的 L D50为10- 1.769×0.2 m L。剖检可见肝脏、 肾脏、脾脏、腺胃、肌胃、脑膜、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脑水肿,脑沟消失,肝脏上有白色坏死小点,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增厚。光镜下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坏死区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积聚。脑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坏死,有噬神经现象;脑血管管壁增厚,充血或出血,淋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0
页数: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