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机制与大学招生质量:一个基于择校机制理论的经验研究

被引:27
作者
吴斌珍
钟笑寒
机构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高考; 择校机制; 匹配质量;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2.02.007
中图分类号
G637 [学校管理]; G647.32 [];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040106 ;
摘要
本文关注高考志愿填报机制对优质大学学生质量的影响。我们首先论证由考前报改为考后报并引入平行志愿的改革模式可以带来事后的效率与公平("高分高就"),但未必增加事前的效率与公平("高能高就"或"高偏好高就")。基于某顶级学院的学生数据,利用各省历年志愿填报机制的变化,我们从实证上验证了这一假说:相对于考前无平行志愿的制度,该学院在考后填报制度下招收的学生高考成绩更高,但以大学学业衡量的学习能力或兴趣并没有更高。
引用
收藏
页码:765 / 804
页数:4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高考志愿填报的不完全信息博弈[J]. 聂海峰.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0(02)
[2]   中国高考录取与博士生录取的机制设计 [J].
魏立佳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1) :349-362
[3]  
“平行志愿”录取机制研究[J]. 聂海峰,张琥.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9(02)
[4]   高考平行志愿政策实施的成效分析——基于上海部分学生和学校的调查 [J].
侯定凯 ;
张美娇 ;
李小娜 .
教育发展研究, 2009, (07) :27-31
[5]   普通高考“平行志愿”的现实意义及其历史定位 [J].
林其天 .
教育与考试, 2009, (02) :20-26
[6]   评“名校统揽高分者,高分者统统进名校”——对“平行志愿投档”的深层次思考 [J].
杨德广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 7 (01) :179-182
[7]   高考平行志愿利弊探析 [J].
辛彬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4) :116-119
[9]   高考录取机制的帕累托效率分析 [J].
冯科 ;
聂海峰 .
经济科学, 2007, (03) :53-65
[10]   现行高考填报志愿方式的优劣分析 [J].
高翔 .
现代教育科学, 2007, (04)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