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以即墨市为例

被引:35
作者
周玲玲 [1 ]
王琳 [1 ]
余静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关键词
即墨市; 水足迹; DPSIR模型; 组合客观赋权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 [水资源开发];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以缺水城市即墨市为研究对象,结合水足迹核算成果,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研究结果显示:①压力因子权重最大,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影响最大,驱动力因子次之,状态因子的权重稍高于响应因子,影响因子的权重较小;②在30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中,"生态用水比例"指标权重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次之;③即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升(1999-2005年)-降(2005-2009年)-升(2009-2011年)"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墨市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积,积极响应节水政策,使即墨市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和谐、有序发展。通过与基于常规用水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将区域水足迹的核算结果应用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是适宜的、可行的,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审视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13 / 9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北京市水足迹及农业用水结构变化特征 [J].
黄晶 ;
宋振伟 ;
陈阜 .
生态学报, 2010, 30 (23) :6546-6554
[2]   综合评价系统中的客观赋权方法 [J].
马辉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17) :50-51
[3]   基于水足迹分析法的四川省水资源利用评价 [J].
邓晓军 ;
谢世友 ;
秦婷 ;
孙在斌 ;
何冬晓 .
人民长江, 2007, (02) :61-63
[4]   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 [J].
王新华 ;
徐中民 ;
龙爱华 .
冰川冻土, 2005, (05) :774-780
[5]   基于DPSIR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J].
陈洋波 ;
陈俊合 ;
李长兴 ;
冯智瑶 .
水利学报, 2004, (07) :98-103
[6]   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指标体系研究 [J].
郭红连 ;
黄懿瑜 ;
马蔚纯 ;
余琦 ;
陈立民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468-475
[7]   综合评价中确定权重向量的几种方法比较 [J].
王靖 ;
张金锁 .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1, (02) :52-57
[8]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系数确定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 [J].
王明涛 .
系统工程, 1999, (02) :56-61
[9]  
基于DPSIR模型的东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杜焕.山东师范大学 2012
[10]  
基于DPSIR模型的陕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高波.西北工业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