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建构共同体中两种协作脚本的组间交互差异研究

被引:8
作者
张义兵
满其峰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组间交互; 协作脚本; 知识建构社区;
D O I
10.13811/j.cnki.eer.2015.08.001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作为一种生成性学习的知识建构(KB)过程,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在不同的共同体中会形成不同的协作脚本;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不同的脚本是否会对共同体的组间交互效果有不同的影响?若是效果不同的话,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是否可以"有意向"地导向更有效率的知识建构脚本?本研究关注某小学四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在同一课题("天气")研究中所生成的两种协作脚本:一种是围绕单个问题(Big Idea)协作解决问题(C1),另一种是围绕多个问题协作完善主题(C2)。研究过程是对两个实验班(C1,C2)为期一个学期的"科学—技术—社会"("STS")课程进行跟踪,原始数据的收集是选择知识论坛(KF)里两种脚本中符合组间交互的文本151篇,然后邀请两位研究生运用Newman的交互评价量表及其分析方法对这些短文进行编码,进而运用这些数据在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层面进行深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协作脚本下的组间交互存在显著差异;尽管采用协作完善主题的班级(C2)在子课题的发散度上更有广度,但是横向类目与纵向深度的分析都表明,采用协作解决问题脚本的班级(C1)其组间交互水平更高、组间的联系更紧密,在问题探究阶段的组间交互深度也更高。因此,在知识建构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有意向地更多引发与促进围绕单个问题的协作脚本的发展,以取得较好的组间交互学习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17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Sustaining Knowledge Building as a Principle-Based Innovation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J].
Zhang, Jianwei ;
Hong, Huang-Yao ;
Scardamalia, Marlene ;
Teo, Chew Lee ;
Morley, Elizabeth A. .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2011, 20 (02) :262-307
[2]  
Tagging thinking types in asynchronous discussion groups: effects on critical thinking[J] . T. Schellens,H. Van Keer,B. De Wever,M. Valcke.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 2009 (1)
[3]   Designs for Collective Cognitive Responsibility in Knowledge-Building Communities [J].
Zhang, Jianwei ;
Scardamalia, Marlene ;
Reeve, Richard ;
Messina, Richard .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2009, 18 (01)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