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技术含量分类的中澳两国贸易关系研究

被引:2
作者
谢锐 [1 ,2 ]
赖明勇 [3 ]
机构
[1]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2] 湖南大学中澳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3] 湖南大学
关键词
贸易互补性; 贸易竞争压力; 出口技术水平;
D O I
10.13510/j.cnki.jit.2011.05.010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产品技术含量分类,计算中澳两国之间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互补指数、贸易竞争压力指数、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深入探讨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中澳两国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贸易互补性大于贸易竞争性,且互补性上升趋势明显,两国贸易竞争压力存在不对称性,中国对澳大利亚大于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压力。在初级产品方面,两国贸易竞争性较强,且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压力很大,中澳两国由于工业制成品技术水平层次存在差异,中国对澳大利亚工业制成品出口没有形成真正的贸易竞争压力,中澳双边工业制成品贸易技术结构不断优化,两国的工业制成品垂直分工合作水平上升。因此,中澳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资源互补以及工业制成品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从而促进两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同时要注意澳大利亚初级产品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龙象之争”与“龙象共舞”——基于出口技术结构的中印贸易关系分析 [J].
祝树金 ;
陈艳 ;
谢锐 .
统计研究, 2009, 26 (04) :25-32
[2]   中澳产业国际竞争力与贸易互补性分析 [J].
何好俊 ;
祝树金 .
国际经贸探索, 2008, 24 (12) :19-23
[3]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J].
王恕立 ;
吴亚芳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 (06) :11-16
[4]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 [J].
杨汝岱 ;
朱诗娥 .
财贸经济, 2008, (02) :112-119+128
[5]   非对称的中国澳大利亚反倾销格局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谈判 [J].
冯宗宪 ;
于璐瑶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7
[6]   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变迁:1980—2003 [J].
杜修立 ;
王维国 .
经济研究, 2007, (07) :137-151
[7]   中澳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J].
凌振春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11) :66-72
[8]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 [J].
樊纲 ;
关志雄 ;
姚枝仲 .
经济研究, 2006, (08) :70-80
[9]   从美国市场看“中国制造”的实力——以信息技术产品为中心 [J].
关志雄 .
国际经济评论, 2002, (04)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