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预处理改善焚烧特性的探讨

被引:28
作者
李爱民
李东风
徐晓霞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城市垃圾; 焚烧; 生物质垃圾源分类; 生物干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5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高水分、低热值的特性,提出了2种改善城市垃圾焚烧特性的有效措施:生物质垃圾源分类和生物干燥。在我国建立生物质垃圾源分类体系,将生物质垃圾源头分类后,剩余垃圾的热值可以提高约50%120%,已适合直接入炉焚烧,同时分离出来的生物质垃圾也更易于好氧堆肥或厌氧消化。另外一项技术措施是在焚烧前利用生物干燥技术,降低城市垃圾的水分含量,提高入炉垃圾的热值,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反应热来干燥城市生活垃圾,只需要在垃圾投入焚烧炉前增加一个预处理步骤,不必改变目前的垃圾收运体系,而且进行生物干燥后的垃圾更易于分选其中的可回收物质。
引用
收藏
页码:830 / 8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关于垃圾堆肥的作用及工艺优化的探讨——堆肥中氧、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J].
徐文龙 ;
章菁 ;
乌鲁斯莱德 ;
张健 .
环境工程, 2006, (02) :50-55+4
[2]   2005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综述 [J].
Committee of Urban Domestic RefuseTreatment ;
CAEPI .
中国环保产业, 2006, (03) :25-28
[3]   垃圾焚烧发电厂热力系统的特点及优化 [J].
李清海 ;
张衍国 ;
陈勇 ;
陈昌和 .
热力发电, 2005, (09) :66-68+77
[4]   城市生活垃圾热能利用分析 [J].
何宏涛 ;
袁文献 ;
毛志伟 .
水泥, 2005, (09) :60-62
[5]   提高垃圾焚烧电厂热能利用效率的几个途径 [J].
阿世孺 ;
张洪波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 (S1) :38-40
[6]   德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 [J].
克劳斯·维默尔 .
环境卫生工程, 2004, (04) :200-201+205
[7]   堆肥化技术对生活垃圾预处理效果的研究 [J].
陈朱蕾 ;
黎小保 ;
周磊 ;
李晶 ;
江娟 ;
周永莉 .
环境卫生工程, 2004, (01) :11-13
[8]  
The influence of biomass temperature on biostabilization–biodry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J] . Fabrizio Adani,Diego Baido,Enrico Calcaterra,Pierluigi Genevini.Bioresource Technology .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