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

被引:39
作者
刘锡诚 [1 ,2 ]
机构
[1]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
关键词
“非遗”; 传承人; 传承人权益; 传承模式; 保护方式; 保护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口承文化。其保护的关键是对传承人的保护。杰出的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历史上杰出传承者的出现,则是以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开放政策为条件的。我国政府构建了由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组成的保护体系,每一个名录项目,都有相应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支撑。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但传承人的权益却仍然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古村落的沉思.[M].王恬; 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集.[M].王文章; 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  
金明馆丛稿二编.[M].[陈寅恪著];陈美延[编];.三联书店.200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K·Marx);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7,
[5]  
且介亭杂文.[M].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